您好,欢迎来到湖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官网!
企业文化

您的位置 :  首页 - 企业文化 - 员工风采
  
发扬老传统 实现新跨越:记奋战在铁水联运场站的港航职工

2018年3月20日,阳逻港区铁水联运场站开启“常态化运营”模式。

时隔不足1年零2个月,阳逻港集装箱铁水联运总量突破4.5万标箱,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比重由两年前的1.1%,提升到5.4%,比肩沿海铁水联运示范港——大连港。

这个在一片荒芜之地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内陆最大铁水联运枢纽,发展迅速,2019年1-4月已突破1.5万标箱,今年有望突破5万标箱,同比增长60%。
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籽。“指数”高歌猛进,当中浸透着华中港航职工的汗水和辛劳。

从旗下港运集团红钢城港区到铁水联运场站,从码头作业到铁路作业,从粗放管理到信息化管理,铁水联运场站港航团队转岗跨足新领域后,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,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?

 


 

1适应转型  努力学习新技能

 

铁水联运场站港航团队是一群平均年龄40岁左右的团队,长年奋战在码头一线,第一次接触铁路运输作业。为迅速了解铁路行业、熟悉现场作业,红钢城港区经理杨斌和副经理方青兰,在工作中学习,带动整个团队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和操作业务。

铁路运输,完全是新的作业标准。“铁水联运场站作业以集装箱为主,高边箱操作对精确度要求很高。”杨斌说,现场作业人员第一次操作高边箱,光对位就足足花了半个小时,急得直跳脚。为了练习好对位,他们找来木墩子勤加练习,每天都有精进,半年后,不到3分钟就能迅速对好位。

在场站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也是团队遇到的挑战之一,杨斌笑着说:“刚开始,有的人连电脑开关机都不会,基本的操作要教三四遍才能记住,更别说打字了。”为了能熟练操作电脑,很多同志利用临时休息时间,一点点从基础开始练习,甚至凌晨两三点还在用电脑练习打字,自嘲打字手法为“一指禅”。如今,他们已经能非常流畅地打字和运用电脑了。

有了电脑基础,场站的现场信息化建设开始颇有成效,杨斌带头从门检录入学起,一遍学不会,就多学几遍,甚至使用笨办法用笔来记,掌握后再把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团队成员。

港航职工在各个岗位上目前正越来越多地面临知识更新、素质提升,这里是基层一线适应转型、迅速融入新工作的典范,他们的成长及管理经验为公司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 

2狠抓安全 把好最后一道关

 

年近退休的方青兰,被大伙亲切地称为“方大姐”,在现场,你总能看到方青兰瘦小的身躯在攀爬厂车检查。她常说,铁路无小事,要确保装载质量安全,把好最后一道关。

安全工作注重细节,任何一点小的失误都可能酿成安全事故。杨斌介绍,铁路运输细节多,门机设备、刹车、轨道等的检查要求有上百条,光集装箱的规定就有近20条。方青兰等同志始终按照装载发运标准逐条检查登记,并拍照存档。

每天上班前,杨斌和方青兰组织大家开展5分钟“班前会”,强化团队安全意识。上班第一件事,就是进行检查登记,还给每个队员都发了一支笔,做好安全记录。除此外,还不定期组织队员学习铁路安全知识,进行安全培训,营造“我要安全”氛围。

改善现场安全硬件设施,进行作业标准化。安全信息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,每天的检查数据存到电脑,让调控有了更直观的数据,责任归属更明确,追溯查证也更方便。

 

3扎身场站 发扬港航老传统

来到铁水联运场站,意味着每天6点半就要从青山出发,路途遥远不说,还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。压力大、责任重、制度严,很多老队员产生了畏难情绪,想打退堂鼓。

 

感受到队员的心理变化后,杨斌和方青兰多次跟员工做思想工作,申请通勤车,尽量为大家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。杨斌更是又当爹又当妈,给队员无微不至的关怀。新丝路公司和港运集团,对他们也是关心备至。终于,队伍稳定了下来。

在铁水联运场站工作的一年时间里,杨斌、方青兰和同志们无论寒暑,都奋战在一线,事事带头,卯足劲提高团队实力,有时甚至还通宵作业。他们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奋斗的“三特精神”,也感染了新思路团队,“他们真的做到了以厂为家、以岗为家,有纪律、能战斗,将国企老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。”

而新丝路团队年轻有活力,也感染着铁水联运港航团队。“来到这里后,发现凭经验办事行不通,年轻人的新理念、新思维、新想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,和他们相处学习到了很多东西。”杨斌说,大家的共同目标都是把工作做好,双方在沟通磨合的过程中,感情升温,像家人一样,在这里工作,越努力越开心!

铁水联运示范工程,是全国首批16个示范工程,也是中国内陆最大铁水联运枢纽、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黄金节点。他们在这里,克服困难勇于担当用心传承,发挥了港航职工的优良传统和优秀作风。